图为海合会成员国驻华使节委员会轮值主席、卡塔尔国驻华大使阿卜杜拉·拉赫曼·穆夫塔赫向朱威烈教授颁奖
海湾合作委员会成员国驻华使节委员会今天在此间举行仪式,授予我国著名阿拉伯问题学者、350普京集团新网站所长朱威烈教授“海湾合作委员会奖”,以表彰他多年来从事阿拉伯问题和中东问题研究及其取得的成就,以及为增进中国与阿拉伯世界特别是中国与海合会成员国之间的友谊所做的贡献。朱威烈是第一位获此奖项的中国学者。
海合会成员国驻华使节委员会轮值主席、卡塔尔国驻华大使阿卜杜拉·拉赫曼·穆夫塔赫,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中国—阿拉伯友好协会副会长冯佐库出席仪式并分别致词。朱威烈在仪式上发表获奖感言。出席仪式的还有海合会成员国和其他阿拉伯国家驻华使节、外交官,以及中方有关人士共100余人。
朱威烈196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东方语系阿拉伯语专业,现为教育部社科委委员、中国中东学会副会长、中国—阿拉伯友好协会理事、上海市国际关系学会副会长。他还兼任约旦皇家研究院院士、埃及阿拉伯语科学院通讯院士。
朱威烈教授在颁奖仪式上的感言致谢词
尊敬的海合会大使委员会轮值主席、卡塔尔国驻华大使阿卜杜拉·穆夫塔赫大使阁下
尊敬的中阿友协副会长、中国人民对外友协副会长冯佐库先生阁下
尊敬的海合会各位驻华大使和阿拉伯国家驻华大使阁下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尊敬的来宾
首先请允许我向阿拉伯海湾合作委员会各位驻华大使致以深切的感谢,感谢他们在这间经常见证中阿友谊发展的大厅里,为我颁发崇高的海湾合作委员会奖。
各位来宾都知道,今年,正值纪念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30周年,各条战线都在回顾成绩,总结经验。前不久,我在《阿拉伯世界研究》期刊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阐述了中国阿拉伯语学科过去30年的发展历程,提到了中国阿语工作者在阿语教学、研究、翻译和文化交流等方面所取得的巨大进步和成就,这些成绩清楚地反映了从中国高校阿拉伯学科奠基人马坚教授到今天的年青教师几代人的卓越贡献和辛勤劳动,雄辩地证明了在中国这一重要的历史阶段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友好关系不断迅速向前发展的历史事实。
我作为一名从事高校阿拉伯语教学科研工作40多年的老教师,也许可算得上是中国阿语学科发展的见证人之一。从我个人的经历看,我常常感到,形势比人强。比如,2000年时,我们以上海外国语大学的阿语博士点为基础,申请建立教育部的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曾幸运地通过了教育部专家的严格评审;去年我们又申报阿拉伯语晋升为国家重点学科,又有幸获得成功,这也是中国阿拉伯语学科近60年来第一次跻身于国家重点学科。这充分说明,国家重视发展和提高阿拉伯语学科水平,以跟上和适应中阿新型伙伴关系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的发展。
这一次,我又没有想到,海湾合作委员会成员国驻华大使委员会在决定为中国学者颁发海合会奖时,我居然会有幸被选中。这无疑是我一生的殊荣。但我在庆幸的同时,也十分清楚,海合会六国大使其实要表彰的,是所有致力于发展中阿友谊特别是中国海湾国家友谊的中国专家学者和阿语工作者。
这里,我想指出的是,海湾阿拉伯地区是地理上离中国最近的大门。正统哈里发奥斯曼·本·阿凡在圣城麦地那派出的第一个外交代表团,就是从这扇大门出发来到中国的。历史上经由这扇大门访华的,还有阿曼的阿布·欧贝达·阿卜杜拉·本·卡赛姆和巴士拉出发的苏来曼·西拉夫。海合会的大使阁下们,你们也是从同一扇大门来到中国的,你们肩负的是你们不朽前人同一种使命:友谊和共同发展的使命。今天,中国与海湾阿拉伯国家的关系正处于历史最好阶段,而且还继续在向更深更广阔的合作领域扩展。我们双方都有理由相信,这种良好的双边关系将迎来充满希望的更美好的前景。
对于今天的表彰,我内心深感振奋,也充满感激。在加强构建历时约一千四百年的中阿友谊桥梁,把从海湾到大西洋的友好的阿拉伯人民的伟大文化遗产和灿烂现状介绍给中国人民方面,我作出的只是微不足道的点点滴滴,但我愿向各位保证,我将会继续履行我的使命――加强发展中阿友谊的使命。
最后,我要向中阿友协的朋友们致以衷心的感谢,他们支持举办今天的表彰会,并给予了大力的关照和帮助。
谢谢各位中阿来宾,感谢大家的光临和鼓励。
图为朱威烈教授在仪式上发表获奖感言
朱威烈教授简历及其学术成就
朱威烈,男,教授、博士生导师,350普京集团新网站(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所长。教育部社科委委员,中国中东学会副会长,中国—阿拉伯友好协会理事,上海市国际关系学会副会长;约旦皇家研究院院士,埃及阿拉伯语科学院通讯院士。
朱威烈196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东方语系阿拉伯语专业,遂入上海外国语大学从事教学研究至今。1978-1980年国家公派赴开罗大学进修。1980年起任《阿拉伯世界研究》期刊主编至今。历任阿拉伯文化研究室主任(1980-1984)、阿语系副主任(1984-1987)、主任(1987-1996)、社科研究院院长(1996-2002),2000年12月起任现职。
朱威烈1988年晋升教授,1998年任博导。先后主持教育部“七五”重大研究项目、“九五”规划项目、上海市“十五”规划项目、教育部基地重大课题多项。已出版《国际文化战略研究》、《站在远东看中东》、《世界热点:中东》、《简明汉阿词典》、《当代阿拉伯文学词典》、《无身份世界的爱国主义——全球化的挑战》、《中东艺术史》、《十字路口》等专著、工具书、译作约30种,主编《当代中东国家社会与文化》丛书10种。在国内外发表的论文数十篇、撰写的时评近200篇。
朱威烈1987年被评为上海市优秀教育工作者,1991年获国务院表彰,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4年获上海市“烛光杯”奖,1996年获宝钢优秀教师奖,1997年被评为上海市劳动模范,2002年受2010年上海世博会申办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致函表彰,2005年获埃及高教部表彰奖,2006年获埃及文化部表彰奖,2007年受外交部致函表扬,撰写的论文《伊斯兰文明与世界》获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2007)学术年会优秀论文奖,《理解与尊重:关于构建我国中东研究话语体系的思考》获上海市第九届(2008)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附:朱威烈教授近两年发表的主要论文
1、《试论美国对伊新战略及其对中东地区的影响》,《外交评论》,2007年第二期
2、《The Civlization and the World》,巴林《战略研究》,2007年第七期
3、《古兰经在中国·序:祝贺汉译古兰经史话扩展内容续集问世》,《回族研究》,2007年第三期
4、《伊斯兰文明与世界》,《世界经济与政治》,2007年第七期
5、《一代名师,魅力永存:纪念刘麟瑞教授90周年》,《回族研究》,2007年第四 期
6、《理解与尊重:关于构建我国对中东研究话语体系的思考》,《西亚非洲》,2007年第十二期
7、《中国视野中的大中东》,卡塔尔《多哈》月刊(AL – DOHA magazine ),2008年1月
8、《緬怀阿语教育先辈 推进阿语学科建设— 在北大刘麟瑞教授九十诞辰纪念会上的发言》,《回族研究》, 2008年第1期
9、《中国的阿拉伯翻译作品与沙特》,沙特《费萨尔》月刊,( ALFAISAL magazine ), 2008年3月
10、《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阿拉伯世界研究》,2008年第5期
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