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中民:“拒绝为中东再陷战乱‘开绿灯’” ,《文汇报》
发布时间: 2012-02-06 浏览次数: 157

近日,中东所刘中民教授在《文汇报》(20120206日)发表时事评论《拒绝为中东再陷战乱“开绿灯”》,全文如下:

拒绝为中东再陷战乱“开绿灯”

中国连续两次在叙利亚问题上行使否决权引起国内外高度关注

刘中民

4日,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李保东在安理会表决中投否决票

4日,俄罗斯常驻联合国代表丘尔金(举手者)在表决中投否决票

来源:文汇报

联合国安理会4日就叙利亚问题决议草案进行表决,俄罗斯和中国对决议草案投了反对票,否决了由摩洛哥提交的、西方国家及有关阿拉伯国家等共同起草的涉叙决议草案。

这是继2011104日中俄共同否决法英等国提出的涉叙决议案草案后,安理会有关叙利亚决议草案再次未能获得通过。除俄罗斯和中国外,安理会其余13个理事国投了赞成票。

这也是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后第8次行使否决权。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中国连续两次在叙利亚问题上行使否决权,引起国内外的高度关注。

对于在中东地区热点问题上保持相对超然的中国而言,对叙利亚决议案行使否决权引起了种种议论与猜测。西方媒体更是极尽想象能力,对中国行使否决权的动机进行臆想与猜测。西方相关的评论或者认为中国与俄罗斯共同行使否决权,是中俄在中东问题上联手对抗西方的表现;或者认为中国的否决票是对美国重返亚太、围堵中国的反制措施;或者认为中国的否决票与中国加强对中东事务的参与力度,谋求增强对中东事务的发言权等战略意图密切相关。在国内舆论中,上述思想倾向也有不同程度的体现。

在笔者看来,西方的上述观点及其在国内舆论中的体现,都盲目夸大或者歪曲了中国的真实意图。

首先,维护中东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是中国行使否决权的根本动机。在中东地区格局中,叙利亚具有独特的战略地位。叙利亚几乎与中东的一切问题都存在着复杂的联系:它因为戈兰高地问题成为阿以冲突和中东和平进程的重要一方;它因与黎巴嫩、伊朗的特殊关系成为“新月地带”的地缘政治枢纽;它作为俄罗斯在中东的唯一盟友可以撬动美俄关系。因此,一旦叙利亚因外部干预而酿成大规模的内战并产生外溢效应,中东就有陷入大规模地区性战争的现实可能性,同时极有可能导致美俄对抗的加剧乃至引发潜在的大国冲突。

其次,尊重联合国宪章是中国行使否决权的法理基础。在西方媒体看来,中俄投反对票意味着对巴沙尔政权镇压反对派政策的支持。但事实并非如此,中国投反对票旨在为叙利亚政权和反对派的对话与和解赢得时间,而非单方面支持叙利亚政权。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李保东指出,中国一直主张“启动叙利亚人民主导的、各方广泛参与的包容性政治进程,通过对话协商,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分歧和矛盾,使叙利亚形势恢复稳定。”但是,西方和阿盟提出的决议案存在着明显向叙利亚政权施压,偏袒政治反对派的倾向,不仅不利于叙利亚的政治和解,同时也缺乏广泛包容性。

再次,吸取利比亚战争的教训是中国行使否决权的重要考虑。在利比亚问题上,美欧先通过外交手段支持扶植利比亚国内反对派挑起内战,再主导联合国安理会并广泛争取阿盟、非盟等区域组织和阿拉伯国家的支持,通过建立禁飞区的1973号决议,然后实施空中打击配合“全国过渡委员会”的地面军事行动,最终颠覆了卡扎菲政权。当时,中国、俄罗斯等大国之所以对1973号决议投弃权票,旨在希望通过建立禁飞区保护平民,以避免大规模的人道主义灾难。但是,欧美在执行1973号决议的过程中,却肆意滥用决议,将建立禁飞区的行动转变成发动战争,进而造成了更大的人道主义灾难。

在很大程度上,中国与俄罗斯这次在叙利亚问题上投反对票正是吸取了西方滥用1973号决议发动利比亚战争的教训,避免西方以安理会决议为名不断发动更迭他国政权的局部战争,以维护联合国宪章的不干涉内政原则和安理会集体安全机制的权威。因此,正是西方在利比亚问题上滥用安理会决议的非法行为,使得中俄没有理由在叙利亚问题上继续保持沉默。

(作者系350普京集团新网站所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