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中民:“国际恐怖主义新特点”,《人民日报》
发布时间: 2013-02-05 浏览次数: 164

201325日,中东所所长刘中民教授在《人民日报》发表评论文章《国际恐怖主义新特点》(见《人民日报》2013年2月5日第3版),全文如下:

国际恐怖主义新特点

在反恐战争打了11年之后,国际恐怖主义正呈现新的特点。“基地”组织等伊斯兰极端势力在叙利亚不断扩张渗透,阿尔及利亚伊斯兰极端组织绑架多名西方人质,以此报复法国出兵马里。越来越多迹象显示,“基地”组织的蔓延和渗透已成为中东动荡外溢效应的重要表现。

中东剧变促使“基地”组织进行策略调整。最初,西方智库多认为,“阿拉伯之春”削弱了“基地”组织宣传的以“圣战”方式建立“伊斯兰国家”这一核心意识形态的吸引力。然而,随着部分国家局势的恶化,国际社会逐渐认识到,经济困难和社会动荡将使“基地”组织的意识形态重获吸引力,导致国际恐怖主义反弹。事实上,“基地”组织对“阿拉伯之春”经历了从被动应对到主动塑造的过程。“基地”组织认为,“阿拉伯之春”的目标是推翻“阿拉伯独裁者”,而“基地”组织的“近敌”是“阿拉伯独裁者”,“远敌”是西方特别是美国,打击“近敌”和“远敌”都是穆斯林的神圣责任,试图将“阿拉伯之春”导向“基地”组织的意识形态轨道。

“伊斯兰马格里布基地组织”发展十分迅速。北非马格里布地区是中东剧变重灾区,该地区的突尼斯、利比亚相继发生政权更迭,尤其是利比亚战争导致武器流散,有利于“伊斯兰马格里布基地组织”发展壮大。索马里“伊斯兰青年运动”、“利比亚伊斯兰战斗团”、尼日利亚“博科圣地”组织在中东剧变后发展迅速,与“伊斯兰马格里布基地组织”的联系日趋密切,大有向撒哈拉以南非洲蔓延态势。2011年“博科圣地”组织多次在尼日利亚、马里、乍得、毛里塔尼亚等地发动恐怖袭击,甚至卷入了2012年马里政变。索马里“伊斯兰青年运动”在东非地区的索马里、埃塞俄比亚、肯尼亚活动十分猖獗,目的是在三国交界地区建立“东非伊斯兰酋长国”。

“基地”组织阿拉伯半岛分支活动猖獗。20091月,沙特阿拉伯和也门的“基地”组织分支合并为“基地”组织阿拉伯半岛分支,主要在也门南部活动。自2011年也门局势陷入动荡以来,“基地”组织阿拉伯半岛分支趁机占领了也门南部多座城市,势力范围逐渐扩展,曾一度占领也门南部阿比扬省省会津吉巴尔市,并宣布该市为“基地”组织在也门南部建立的“伊斯兰酋长国”首都。此外“基地”组织阿拉伯半岛分支与索马里“伊斯兰青年运动”的联系在不断增强。

以上事实表明,有利于国际恐怖主义发展的新环境已经形成。中东地区总体形势动荡,一些阿拉伯国家经济困难加剧和民生问题凸显,为恐怖主义滋生提供了更肥沃的土壤。反恐在美国中东战略中地位下降,作为美国反恐盟友的部分阿拉伯国家政权倒台,弱化了国际反恐合作,在某种程度上减轻了恐怖主义势力面临的国际压力。阿拉伯国家的动荡尤其是利比亚战争,导致非法武器扩散,有利于恐怖主义组织获取先进武器装备并有能力发起大规模恐怖袭击。

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