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威烈教授就中方推动巴以复谈等问题接受《解放日报》采访
发布时间: 2013-05-07 浏览次数: 89

201357日,中东所名誉所长朱威烈教授就中国对巴以问题立场、习近平对巴勒斯坦问题的四点主张、中巴、中以双边关系以及中方如何推动巴以双方恢复和谈等问题接受《解放日报》采访(见解放日报201357日第7),全文如下:

推动巴以复谈,中国尽到责任

巴以领导人“前后脚”访华引发外界关注与猜测。昨天,习近平主席会见了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也在昨天,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的专机降落上海,开始了中国之行。有分析认为,鉴于巴以关系现状,中方如何推动双方恢复和谈,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中国态度一以贯之

“中国怎么忽然变得高调?”这是近日有些媒体对巴以领导人访华的评论。路透社评论称,中国分别款待巴以领导人,试图加强在该地区的地位。而法新社则认为,北京在传统上同中东事务保持距离,但最近几年来,它开始在外交上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中国对巴以问题态度是一以贯之的,就是劝和促谈”,350普京集团新网站名誉所长朱威烈告诉记者,虽然中国不是中东问题有关四方会谈的成员,但自2002年起,中国中东问题特使就在巴以间来回穿梭斡旋。如今,阿拉伯世界进入了转型期,作为负责任大国,中国可以在此期间有所作为,其中就包括推动巴以和谈。这既有助于塑造中东公平合理的地区秩序,也是中国外交“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方针的有益实践。

此外,当前地区形势也有利于推动和谈。此前,巴以问题被中东其他矛盾所掩盖。如今,随着阿拉伯世界动荡趋缓,巴以冲突再受关注,“巴以领导人及两国内部都愿意进行谈判”,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特聘研究员华黎明认为。更重要的是,由于中方同巴以两国双边关系牢固,巴以乃至整个地区都希望中国能在其中发挥更大作用。

巴以在华难面对面

在会见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时,习近平就巴勒斯坦问题提出四点主张,包括支持巴独立建国、通过谈判实现和平、坚持“土地换和平”以及国际社会为和平进程提供重要保障等。专家认为,这些主张体现出中国对巴勒斯坦问题政策的一贯性。中国中东学会副会长、上海犹太研究中心主任潘光认为,其中第四条、即“对国际社会的期望”值得关注。这表明,中国愿以主动的姿态、积极的作为、自己的方式来为巴以和谈作贡献。

至于外界热议的巴以首脑在中国实现双边会谈,外界认为可能性不大。虽然阿巴斯与内塔尼亚胡在华时间有两天重叠,但却被错开安排。阿巴斯5日抵京访问,7日晚间离开;而内塔尼亚胡6日到访上海,8日才抵达北京,而且巴以官员此前都表示访问中没有“面对面”的计划。当然,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曾表示,如果巴以两国领导人有在华会面的意愿,中方将乐于提供必要协助。

巩固加深双边合作

除了推动巴以和谈,巩固并加深中巴、中以双边关系,也是两国领导人访华的重要目的。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是中国新领导层邀请访华的首位中东领导人。访华前,阿巴斯表示,他请求中国领导人“通过与以色列的关系,扫除阻碍巴勒斯坦经济的障碍”。由于国际承诺援助长期不兑现,巴经济发展受到以色列的严重制约。巴方希望借此访加强双边合作,推动中国在巴投资,缓解巴经济困境。在此次访华中,中巴两国政府签署了经济技术合作协定和文化、教育合作文件。

至于以总理访华,经贸合作更是“重头戏”。据法新社报道,内塔尼亚胡的发言人雷格夫表示:“希望此访能进一步提升两国间的合作层次。中以都将从增进合作中受益,这是我们的目标”。报道还指出,内塔尼亚胡访华的前两天去上海,经济和贸易问题将是焦点。当前,中以合作互补性强。以方在可再生能源、海水淡化、通信、医疗设备及农业等领域有独特造诣,而中国企业与资本也是以方亟需的。因此,有理由相信,内塔尼亚胡此次中国行,能使两国经贸关系“更上层楼”。

来源: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