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旭明:“美国中东能源战略转变:页岩气革命成推手”,《中国经济导报》
发布时间: 2013-07-20 浏览次数: 146

2013720日,350普京集团新网站潜旭明博士在《中国经济导报》发表评论文章《美国中东能源战略转变:页岩气革命成推手》(见《中国经济导报》2013720日第B03版),全文如下:

美国中东能源战略转变:页岩气革命成推手

编者按

作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和能源消耗“巨无霸”,一直以来,美国的中东能源战略很大程度上影响全球能源格局。因此,了解美国中东能源战略的“前世今生”或许可为新形势下的中美能源关系把脉提供更多思路。通过梳理美国在中东的能源战略,不难发现,美国在中东的能源战略调整跟其霸权地位的变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目前在美国页岩气革命和奥巴马新能源战略提出的背景下,在美国能源霸权体系下,中美在中东能源问题上如何能在竞争中开展合作?中国如何进一步加强与中东国家的能源联系?本报选取此文供广大关注能源领域的读者分享,希望能有所裨益。

美国是世界最大的石油消费国之一。石油利益一直是美国地缘政治战略的核心,在当代世界石油资源争夺中,美国一直扮演着首要的角色。中东地区蕴藏的石油资源品质最好,储量丰富、埋藏浅、开采成本低,加上中东地区在地缘政治上重要的地位,这便使中东石油问题成了涉及经济安全和国际政治的重大国际问题。作为超级大国,美国通过在这些区域扩张势力,获得对石油的控制权,就可以遏制潜在的对手,在国际事务中争取主动。

中东地区是美国石油战略的核心地区,是美国石油利益和地缘利益结合的最为紧密的地区。美国的历届政府非常重视对中东地区的政策,通过实施一系列战略,逐步影响和控制中东的石油。

二战结束至冷战结束:意识形态对抗色彩鲜明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美国实力的增强,美国政府支持石油公司就突破原有市场份额、打破准入规定进入中东未开发油田,并于1948废除英国所主导的《红线协定》。1953年美国中央情报局参与推翻伊朗摩萨德政权,成立了以美国石油公司为主体的伊朗国际石油财团。1954年,伊朗国际石油财团重新划分了伊朗石油开采市场份额。就这样,美国石油公司确立了在中东的主导地位。

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美国的世界霸权有所削弱,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通过提价、禁运、参股、国有化……一步步夺回石油市场的主导权,运用石油武器在国际舞台上大显身手。美国石油公司对石油体系的控制逐渐减弱,美国主导的国际石油体系出现危机。1973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支持以色列,石油输出国组织运用石油武器,成功夺取了世界石油市场中的主导权,并引发1973~1974年的第一次石油危机。这一时期,美国对中东的能源战略主要有“双柱”政策、石油-美元机制、“卡特主义”、“卡特主义推论”等。

美国政府通过扶植伊朗和沙特阿拉伯,伊朗成为军事支柱,起“警察”作用,沙特主要成为经济支柱,通过运用其庞大的经济诱导力量,起到“稳定器”作用。美国通过这一政策维护海湾现存政治格局,保证了美国对海湾地区的间接控制权和源源不断的石油供应,遏制了苏联的南下战略。“双柱”政策与美国支持以色列的政策结合在一起,遏制了伊拉克和利比亚等亲苏势力策划在海湾产油国中推翻君主政体的政治行动,从而保证了美国在波斯湾的主要石油来源的稳定。

1974年,美国与沙特货币当局达成了一个秘密协议。该协议规定沙特中央银行可购买在竞拍机制之外的美国政府债券(美国保证这些资金的安全),但沙特必须确保以美元作为石油的计价货币。沙特同意将美元作为石油出口的唯一的计价货币。其后,又把该协议扩展到欧佩克其他成员国,任何想进行石油交易的国家就得拥有一定量的美元储备。这些协议使得美元在国际石油交易计价货币中处于垄断地位,沙特等国的石油收入又以资本的方式重新回流到了美国,为美国巨额的贸易逆差融资。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后,美国正是通过美元垄断石油等大宗商品的交易媒介地位来维系和巩固美元的霸权地位。

19801月,美国政府提出了著名的“卡特主义”,卡特总统表示“外国力量想控制波斯湾地区的任何企图,将被视为对美国重大利益的攻击,对于这种攻击,(美国)将采取任何必要手段予以击退,其中包括使用军事力量。”此后,卡特主义成为美国谋求中东石油利益的重要外交政策工具。

里根总统对“卡特主义”进行了扩展,不仅包括外在力量对美国获得石油的威胁,还包括区域内力量的威胁,被称为“卡特主义推论”。他明确了威胁的性质和美国的承诺:“如果(沙特)被任何人控制,美国不能得到石油,我们决不会袖手旁观。”里根政府面对苏联咄咄逼人的扩张,实行推回去政策,在对于石油地缘政治极为重要的地区实行“苏联在哪里干涉,就在哪里同它对抗”的政策。

冷战结束至今:从“胡萝卜大棒”到“巧实力外交”

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后,中东石油在美国的国际能源战略中的重要性并没有减弱。199082日,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威胁到沙特阿拉伯时,布什总统命令五角大楼制订计划来保护沙特的油田。3天以后,授权副总统切尼开始派遣部队到海湾地区。1991117日,美国在集体安全的口号下,发动了“沙漠风暴”行动。通过海湾战争,美国把军事力量推进海湾,获得该地区的主导权。

克林顿上台后的能源战略更具进攻性,控制石油成为其全球战略的主要目标之一。美国一方面在波斯湾地区继续保持强大的军事存在,对伊朗和伊拉克实行遏制,减少出现另一个地区性政权威胁现有体系的机会;另一方面积极推动中东和平进程,从政治上消除石油危机的根源。为解决阿以争端,美国参与了新一轮中东和谈,克林顿促成了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和平协议的签署。

进入21世纪,美国对原有的中东政策进行了大幅度调整,试图重新构筑美国主导下的中东新秩序。美国通过“胡萝卜加大棒”政策来分化瓦解OPEC阵营,极力拉拢沙特阿拉伯,打压伊拉克、伊朗;通过伊拉克战争推翻了萨达姆政权,驻军海湾,扶植亲美政府;通过阿富汗战争,逐鹿中亚,通过支持利比亚反对派,推翻卡扎菲政权,抢滩非洲。

奥巴马总统上台以来,把能源问题放在政策的优先位置上,通过能源独立计划,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开发页岩气。美国在加强控制中东石油的同时,力图开辟更多的油源,实现能源来源多元化,加强了与拉美、北非和中亚产油国的联系。美国在中东采取更加灵活的政策,注重采用巧实力和外交手段,综合运用军事、政治、外交、经济和文化手段,重点推动中东反美国家政权更迭和民主转型,从而实现对中东事务的领导权。

中美应在中东地区构建新型能源大国关系

美国页岩气革命将对地缘政治产生深远影响,成为美国中东政策调整的重要推手。美国正在大规模地从分布广泛的页岩层中提取原油和天然气,其能源产量大幅跃升,对国际能源价格的影响增加,OPEC对石油生产和定价的主动权减弱。中东地区在美国整体外交中的角色将由此发生变化,由原来举足轻重的能源供应保障转变为可以进退自如,美国对中东地区能源的需求已经从自身需要转变为对其他国家的控制工具。

在短期内,美国、俄罗斯和中东国家之间在国际能源市场的竞争加剧,国际石油、天然气价格将会下降。在国际能源体系中,形成以中东、中亚、俄罗斯、北美为主体四大能源供应板块,以欧洲、东亚、南亚三大区域为主体的能源需求板块的国际能源供求大格局。从长期来看,由于石油、页岩气是不可再生能源,随着大规模开采和使用,石油、页岩气总会有枯竭的一天。在新能源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之前,美国、欧洲、日本、印度,包括中国对石油、天然气的需求不会减少。因此,调整能源结构、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低碳经济成为世界各国的必然选择。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能源进口数量不断增加,目前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达57%,其中约有一半石油进口来自于中东地区。中东石油问题对于中国未来石油安全至关重要。

在页岩气革命这个大形势下,美国对中东石油的需求相应减少,对中东能源的关注度将会降低。美国对中国与中东国家数额巨大石油贸易的负面态度减少,因为在国际能源市场上,中国石油需求的增加弥补了美国石油需求减少的缺口,维持国际石油价格的稳定,从而使美国能源企业从中获益。这对中国来说,意味着与中东国家有更多的能源合作机会。

从短期来看,中东国家更加欢迎中国石油企业对中东的投资,并加大中东能源企业对中国市场的开拓。中国可以加大与中东、中亚、俄罗斯,甚至北美四大能源供应板块的合作。从长期来看,中国与中东国家能源合作仍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和严峻的挑战。中国应加大对中东地区的关注和引导力度,从顶层设计到具体的战略、各层次人员交流入手,展现中国积极的国家形象,增加与中东产油国的合作。另一方面,中国应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低碳经济,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充分利用好国际国内的能源资源,保障中国的能源安全。

在美国能源霸权体系下,如何确保从中东稳定地获取石油成为中国面临的重大课题。中美在中东能源问题上既有竞争,又有合作,中美双方要采取高超的政治智慧来处理中东石油关系,扩大共同利益、管控分歧、实现良性互动,构建中美在中东的新型大国关系。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