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世界有22个国家,是一个较大的发展中国家群体,中国同所有22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历经近60年的中阿关系建立在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的基础上,一直友好、顺利地发展,友谊不断加深,合作持续加强。在双边关系不断发展的情况下,“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以下简称“论坛”)于2004年成立,这是中阿间建立的第一个集体对话平台,体现了中国一贯重视发展同阿拉伯国家关系的外交政策,也体现了阿拉伯国家重视同中国发展关系,看重中国经济发展、国力日增、在世界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成立“论坛”的目的是进一步推进中阿友好合作关系,丰富其内涵,拓展和巩固双方在各领域的合作,谋求共同发展。“论坛”的成立不仅推动了官方合作,而且也拉动了民间交流,涉及经济、文化、人文、能源、环保等诸多方面。
半个多世纪中阿关系的顺利发展,十年来“论坛”取得可圈可点的成就,主要是由于双方有着牢固的共同基础:
(一)相互支持对方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的斗争。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旗帜鲜明地支持反帝、反殖的民族解放运动,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上对阿拉伯国家反帝、反殖斗争的支持使他们了解了中国,赢得了朋友。同是遭受过殖民主义统治和压迫的人,双方都知道今天享有的主权、独立之可贵,以及对民族尊严之珍惜。
(二)同属发展中国家,双方对和平与发展有着共同诉求。中阿都面临着维护主权和发展的任务,双方政治上合作,经济上取长补短,密切合作,共谋发展,都希望有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以实现发展目的,造福人民。
(三)双方都尊重并支持对方关切的问题。阿方支持中国和平统一祖国大业,反对台湾独立,在“论坛”2004年成立宣言中明确地提到,“阿拉伯国家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对阿方来说,巴勒斯坦问题是中东一切问题的核心,中国一直支持巴勒斯坦事业,因为它不是一国的问题,而是牵涉到整个阿拉伯世界,甚至所有伊斯兰国家。
(四)对许多国际问题双方有相同或近似的立场。在2004年“论坛”成立的宣言中,双方对国际问题作了如下表述:“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坚持主权平等和不干涉内政原则;强调国家不论大小、强弱、贫富,都有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并应根据国际法和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及联合国决议,支持各国人民在其全部领土上获得自由、独立和主权的权利。”人们从中可以读出维护发展中国家权利、民族尊严及反对霸权主义的内涵。
(五)双方经贸合作不断发展。以贸易为例,“论坛”成立的2004年,中阿贸易额为367亿美元,至2013年已达2388.62亿美元,增长强劲。中阿产业结构不同,互补性强,特别是在能源方面。
展望未来10年,这些积极因素还会不断推动中阿关系向前发展。当然,双方关系的发展期间也可能会遇到一些挑战,但不会停止前进的势头。中东地区持续了三年多的动荡造成某些阿拉伯国家的经济下滑,阿拉伯国家间的团结也出现了问题,这些都给中阿交往带来负面影响。因为国情不同,政策取向各异,在中东政局大变动中双方出现某些立场不一致,这实属正常。事态的发展越来越证明,中国坚持的不干涉内政原则和通过和平手段解决争端的立场是经得起考验的。
(作者:杨福昌,外交部前副部长、中阿合作论坛研究中心顾问)
来源: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