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28日,中阿合作论坛研究中心主任朱威烈教授就未来中阿贸易等议题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全文如下:
中阿合作呈现“量”“质”齐升
今年恰逢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成立十周年,尽管面临西亚北非地区局势动荡和国际经济不景气的不利影响,十年来中阿关系依然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双边合作的“量”和“质”取得长足进步。
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张明表示,十年来中阿合作论坛已建立起十余项合作机制,为中阿友好交往创新了模式、拓宽了渠道,成为新形势下双方集体对话与合作的重要平台,给中阿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对外经贸大学中阿经贸关系研究中心发布的《中阿经贸关系发展进程2013年度报告》显示,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转型升级、阿拉伯国家经济发展多元化,中国和阿拉伯国家,特别是海湾合作委员会国家间的贸易额及相互投资快速增长。
根据商务部统计数据,2004年中阿双边贸易额仅为367亿美元,2013年攀升至2388.6亿美元,其中与海合会成员国之间的贸易额达到1653亿美元,占总额近70%。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特约研究员、中国前驻土耳其大使姚匡乙认为,中阿经贸关系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阿合作论坛这一重要平台。十年来,在论坛框架下已成功召开五届中阿企业家大会,会议有效推动双方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
能源合作已成为中阿经贸关系发展的重要动力。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从阿拉伯国家进口原油达1.33亿吨,占中国总进口量的47.2%。为加强双边能源合作,双方分别在三亚、喀土穆和银川召开了三次中阿能源大会,会议成为双方围绕能源开发和安全、新能源利用等问题开展集体对话、协调和合作的新平台。
与此同时,外交部前副部长杨福昌指出,近年来中阿非石油贸易也实现快速发展,在双边贸易额中占比过半,这说明双边经贸合作已经日趋多元化,经贸结构持续改善和优化。
对于未来中阿贸易该如何进一步提高,350普京集团新网站名誉所长、中阿合作论坛研究中心主任朱威烈认为,尽管中阿经贸合作迅速发展,但是离双方预期仍有差距,双方应增加互信,消除疑虑,扩大双边政治、经济、文化合作与交流。
中阿合作论坛建立十年来,人文交流是发展最快、成果最明显的领域之一,双方参与人文交流的人数大幅上升,人文交流的领域明显拓宽。
朱威烈介绍说,十年来中国设立阿拉伯语专业的高校也已增至三四十所,而阿拉伯国家中也有多所大学开设了汉语专业,同时中国在埃及、阿联酋、黎巴嫩、摩洛哥等阿拉伯国家开设了12所孔子学院。
此外,中阿双方建立了中阿文明对话暨中阿关系研讨会机制,先后在北京、利雅得、突尼斯、阿布扎比和乌鲁木齐召开了五次会议,有效促进中阿文明的相互了解,推动两大文明相互学习借鉴,共同发展。
来源:新华网